各旗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赤峰市2023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并于2024年1月上旬將工作情況報送市發展改革委。
2023年3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赤峰市2023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
一、努力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
1.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年度任務,實施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開展“赤峰市中藥材節水灌溉試驗研究”,啟動實施本地區中藥材生長灌溉用水定額的研究工作,爭取2025年前制定完成。(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2.推動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80萬畝。(牽頭單位:市農牧局)
3.加快設施農牧業建設,2023年力爭新建和改造設施農業面積10萬畝以上。加強畜牧業養殖設施建設,創建肉牛標準化示范場64個、肉羊標準化示范場95個,推動牛羊肉產量分別達到14萬噸、12.4萬噸。(牽頭單位:市農牧局)
4.積極推進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和節糧減損健康消費提升行動,力爭新建成品糧(油)庫1座,改造成品糧(油)庫1座。組織糧食企業參加“內蒙古好糧油”品牌遴選。(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5.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出臺《赤峰市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建設2個國家級、1個自治區級制種大縣,全市良種繁育基地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提升9個“看禾選種”平臺建設水平,打造1個自治區重點作物區域平臺,加強5個國家級、2個自治區級畜禽核心育種場建設。(牽頭單位:市農牧局)
6.實施“增牛優羊”戰略,出臺《赤峰市肉牛生產高質高效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赤峰市肉羊生產高質高效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加強肉牛種源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昭烏達肉牛新品種培育工作。到2023年底完成人工飼草種植面積288萬畝。支持敖漢旗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新推薦申報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家以上,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 75%。(牽頭單位:市農牧局)
7.強化品牌建設,開展自治區主席質量獎爭創主體培育工作,力爭2023年新增“自治區主席質量獎”獲獎企業1個。支持企業爭創“蒙”字標認證,力爭2023年底新增“蒙”字標認證企業2個。(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8.加快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加大農畜產品初加工、半成品加工車間建設力度,建成一批以預制菜、凈菜加工為代表的餐飲食材加工中央廚房,抓好赤峰華源飲品物流基地項目、華頌農業科技12萬噸馬鈴薯綜合加工項目、赤峰東黎羊絨年產100萬件羊絨衫10萬米高端羊絨面料等重點項目,進一步提升農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力爭到2023年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產值達200億元。(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9.貫徹落實“奶九條”,出臺《赤峰市2023年奶業振興行動方案》,加快建設優質奶源基地、飼草料生產基地,延長奶業產業鏈。2023年全市奶牛存欄達到40萬頭,牛奶產量達到80萬噸,生鮮乳產值達到32億元。(牽頭單位:市農牧局)
10.組織開展國標、行標、地標的征集研制,2023年征集立項及發布實施優質特色農畜產品生產技術地方標準10項以上,制定并發布實施團體標準3項以上。(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11.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和我市《“十四五”時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2023年市本級計劃安排銜接資金2.71億元。(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
12.推進巴林左旗紅嶺鉛鋅多金屬資源、林西水頭螢石礦、林西曹家屯銅鉬多金屬資源整合工作。推動克什克騰旗維拉斯托鋰礦轉采手續辦理及開發建設。(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13.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將不符合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礦山從綠色礦山名錄中移出,督促現有的綠色礦山按照千分制標準改造升級。(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14.推動冶金產業提檔升級,集中打造中國北方銅產業生產加工基地,推動金通銅業二期20萬噸電解銅+10萬噸陽極銅項目,正威電子50萬噸高端連鑄連軋低氧光亮銅桿銅線、3萬噸銅箔項目盡快落地開工。支持企業擴產擴能,加快推動白音諾爾礦業5000噸采選擴建、中益資源利用公司次氧化鋅綜合回收利用項目建設。力促赤峰鋁產業實現零的突破,重點推進啟輝鋁業650萬噸氧化鋁項目第一條生產線投產。加快實施金帆再生資源年處理52萬噸廢舊蓄電池及含鉛廢物綜合利用項目。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力推進年產3600噸高性能鎢鉬棒絲材及制品項目、大道鋰電綜合利用鋰云母年產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5.抓好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推進大板電廠、赤峰熱電廠、新城熱電廠、京能煤矸石電廠、經開電廠等火電靈活性改造消納新能源項目建設,力爭2023年新增調節能力67.6萬千瓦目標。(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16.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林西縣儲能電站等項目建設,提高輔助電網調峰能力,統籌電力供需平衡、電力系統安全和調節能力建設需求。(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17.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推進建設巴林-奈曼-阜新電力送出工程,加快建設新能源保障性并網系列工程。(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18.加快新能源項目建設,推動2022及2023年度已獲得自治區批準實施的工業園區綠色供電、風光制氫一體化、火電靈活性改造消納新能源等項目建設,力爭全年新增新能源投資超過100億元。(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19.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制定出臺《赤峰市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行動方案》。(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20.編制完成《赤峰市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案》,積極爭取列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21.持續推動商業街區提質擴容,加快紅山區新華步行街改造提升進程,打造集餐飲、購物、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地標式特色商業街區。在翁牛特旗、紅山區、元寶山區、松山區分別打造1個高品質特色商業街區。(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22.加快補齊商貿物流短板,新改建物流園區倉儲庫不少于10萬平方米,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項目建設,確保實現物流配送48小時內到達村點、牧區。推廣克旗巴特今生電商物流體系運營模式。(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23.推動中心城區專業市場群建設,重點推進大東北酒店用品市場、天豐商貿城二期項目建設和千禧、大福、蒙東農機等市場退城入園進度。(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24.積極推動電子商務發展,重點加大紅山電商基地培育,年內引進直播電商平臺、機構入駐基地不少于15家。(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25.進一步提升赤峰保稅物流中心功能,加快申建赤峰綜合保稅區和航空貨運口岸開放,鼓勵企業在俄蒙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海外倉。爭取加密中歐班列“赤峰號”開行頻次,持續加強中歐班列貨源組織,推動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行。2023年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0%左右。(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26.推進赤峰旅游“一線一環一帶”建設,2023年重點實施文旅項目88個,年內完成投資57億元。加快赤峰市圖書館、美術館、赤峰大劇院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城市惠民書吧和文化禮堂等建設進度。(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27.加快文旅品牌創建,指導遼上京博物館、賽罕烏拉旅游區、紅酒莊園景區創建4A級旅游景區,大光頂子旅游區、林西博物館、赤峰博物館南館創建3A級旅游景區,馬鞍山景區、亞太森林組織多功能體驗基地創建2A級旅游景區。推進巴林右旗格斯爾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和阿魯科爾沁旗蒙古族游牧文化自治區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28.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標桿,推動克什克騰旗、喀喇沁旗、寧城縣、松山區創建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工程,推動喀喇沁旗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巴林左旗文化產業園區申報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紅山區商業步行街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舉辦第四屆文化和旅游商品大賽,搭建全市文化旅游商品體系建設平臺。(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29.增加優質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繼續舉辦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紅山文化旅游節、鄉村旅游文化節、達里湖冬捕旅游季、草原搖滾音樂節、喀喇沁旗美林谷冰雪嘉年華等活動,籌備赤峰旅游那達慕。持續打磨提升《諾恩吉雅》《英雄鐵蹄馬》《頂碗舞》等大型文旅融合演藝,鼓勵支持文旅演藝、文創、非遺、租賃經濟“進景區”。(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30.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打造錫伯河沿線百公里鄉村振興產業帶以及喀喇沁旗馬鞍山村、松山區大烏良蘇村等10個鄉村旅游精品村,力爭新增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自治區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7個,自治區星級鄉村(牧區)旅游接待戶5家。(牽頭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31.抓好標準化試點建設,開展國家、自治區、市三級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推動縣級政府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2023年建設各級各類標準化試點3個以上。(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32.積極開展國家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指導企業爭取2023年自治區對標達標標桿示范單位。(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二、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33.抓好調度總結,協調產業集群產業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進一步完善產業集群產業鏈行動計劃、健全產業集群全景圖和產業鏈“兩圖兩表兩庫”,明確產業集群產業鏈重點事項、重點項目清單和要素保障要求清單。(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34.爭取內蒙古能源阿魯科爾沁旗100萬千瓦風儲基地和內蒙古赤峰100萬千瓦荒漠風光儲基地獲得國家批復,力爭2023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推動內蒙古芝瑞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進度,積極爭取寧城縣11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和巴林左旗120萬千瓦琥珀溝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納入國家抽水蓄能重點實施項目清單。(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35.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2023年赤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七通一平”,其他工業開發區達到“五通一平”。緊盯寧城縣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力爭2023年6月底前完工。(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6.全力提升園區畝均產值,2023年工業園區畝均產值較2020年提升30%,對畝均效益排名靠前者進行獎勵。(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7.全力爭取赤峰高新區晉升國家級高新區,繼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到2023年底,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3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40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三、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38.加快推進新型化工產業發展,高質量發展新型煤化工,全力推動克旗大唐煤制天然氣Ⅱ系列完善項目、赤峰中驥新能源一期年產液氨16.2萬噸、LNG11.5萬噸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投產,重點抓好大地云天硫鈦磷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國電化工重組30萬噸液氨項目等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氟化工,重點推動明岳高端含氟新材料產業園、林西天一公司2萬噸二氟乙烷及9000噸乙炔生產線重組項目投產達效,力促高新區川聯礦物質飼料40萬噸飼料級磷酸鹽、廣鋼氣體工業氣體和氟基電子特氣研發生產示范基地、元寶山三方農業年產8萬噸高效硫酸鉀、左旗鵬峰化工三期年產5萬噸無水氟化氫、氟滿鑫14萬噸氟系列產品及中間體等一批項目落地。高質量發展生物化工和精細化工,抓好瑞陽化工年產2萬噸三羥甲基丙烷項目建設,推進中星電子高純砷項目、利安隆年產11800噸光穩定劑系列產品、墨池化工年產1000噸噻吩、久日新材料年產9250噸系列光引發劑及中間體、嘉孚化工醫藥中間體等重點項目加快實施,爭取盡早達產達效。(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9.引導醫藥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推進赤峰制藥生物發酵類特色原料藥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升級改造等項目建成投產,重點實施萬澤仿制藥阿司匹林腸溶片產業化等20個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研究等項目。引導天奇藥業、頸復康藥業等龍頭企業擴能升級,突出抓好祈蒙藥業蒙藥配方顆粒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計劃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力爭到2023年,醫藥產業產值達30億元。(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0.持續推進5G在各領域應用。持續推動5G網絡建設,年內新建5G基站800座;開展工業企業數字化發展評估診斷工作,引導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力爭到年底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0%,5G在工業領域應用實現突破。(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1.持續推進企業登云行動,助力企業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年內新增登云企業300戶。(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2.深入開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新上重點領域項目能耗水平達到國家標桿水平。按照自治區要求推進鋼鐵、焦化、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行業重點企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43.積極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持續推動工業節能技改工作,指導企業開展綠色低碳升級改造,2023年計劃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50個。(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4.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建立綠色制造示范培育名單庫,開展綠色制造示范創建工作,2023年力爭創建自治區級以上綠色制造示范單位5家。(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5.按照自治區要求編制《赤峰市用能預算管理實施方案(2023年版)》,嚴格執行能耗強度標桿值政策,合理保障優質項目用能需求。(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
46.推動農牧業綠色發展,持續實施全域農膜回收行動,全市地膜當季回收率達到83%以上。抓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推動項目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持續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優質農畜產品認證(登記),新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年產量增幅達到6%以上,推動117個生產主體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牽頭單位:市農牧局)
47.研究制定《赤峰市2023年節約集約工作要點》,確保全市節約集約工作有序開展,如期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48.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推動赤峰承接產業轉移開發區、赤峰冶金化工開發區巴林右旗產業園、赤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松山產業園、東山產業園和紅山產業園(文鐘片區)5個區塊完成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修編工作,并上報自治區評審。(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49.加快推進節水型工業園區和節水型企業創建工作,2023年計劃創建市級以上節水型企業8家。嚴格農業用水管控考核監督,加強節約用水宣傳。(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50.深入推進西遼河流域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完成鋼鐵、化工、建材等工業和服務業單位用水定額對標達標行動,完成巴林右旗和翁牛特旗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推進再生水利用,全市2023年再生水利用量不低于5000萬立方米。(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51.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城鎮規劃區域內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23年底竣工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竣工面積比例達到70%,星級綠色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比例達到20%,綠色建材推廣應用面積力爭達到60萬平。(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五、不斷強化服務保障措施
52.持續開展事項梳理和流程優化,大幅壓縮辦理時限,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即辦件比率60%,壓縮承諾辦理時限比率85%,減少辦理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53.全面提升“一網通辦”能力,推動更多涉企事項網上一站式辦理。完善政務服務移動端服務,推進更多簡易高頻事項“掌上辦”。(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54.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加強評審專家動態管理,落實監督懲戒措施。推動落實招標人主體責任,探索實行“評定分離”。規范社會代理機構監管,建立“紅黑名單”制度,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55.深入推進重點項目審批代辦幫辦服務,聚焦2023年新建重點項目審批,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開展集中審批月活動。(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56.持續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以及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交通物流、科技創新、設備更新改造等專項再貸款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落地見效,撬動信貸資源支持產業優化升級。(牽頭單位:人行赤峰市中心支行)
57.開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行動,探索建立產業鏈金融輔導機制,通過簽發商業匯票、供應鏈票據,開展供應鏈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和訂單、衍生產品等特色融資,促進上下游企業協作配套和融資暢通發展。(牽頭單位: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
58.全力推進天潤鑫能、格林特等重點企業上市進程,著力推動家育種業、富龍熱力、嘉寶仕、綠城物業等企業到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天駿板”掛牌孵化;認真落實上市獎補政策,激發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積極性。(牽頭單位: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
59.加快建設創新平臺載體,依托“中科赤峰產業創新研究院”“上海交大內蒙古研究院(赤峰)區域協同創新中心”,舉辦概念驗證大賽1次,引進或打造垂直領域產業加速器1家,成立市級工業醫院1家,引入高端技術或管理人才不少于30人。加快推動赤峰市產業創新研究院建設,有計劃地布局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到2023年底新增市級及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5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0.落實自治區“科技興蒙”30條,推進科技創新獎補項目“免申即享”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1.持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大力開展科技“三服務”行動,組織征集科技計劃項目。(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2.持續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健全財政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強化全社會研發投入統計工作,加強R&D歸集統計培訓,強化“云科稅通”平臺使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3.2023-2025年持續推進赤峰市國有企業在線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牽頭單位:市國資委)
64.推動市屬國有企業積極參與新能源項目開發,完成市本級國有新能源公司組建。國資集團牽頭設立赤峰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40億元,2023年到位基金10億元。2023年落地新能源合作項目4個以上,新能源裝機規模新增150萬千瓦以上。(牽頭單位:市國資委)
65.引進戰略投資者和社會資本,力爭2023年市屬國有企業在新能源開發、工程建設、市政管網建設、公路交通建設等領域落地混改項目達到15個以上。(牽頭單位:市國資委)
66.落實煤炭保供任務,加快元寶山露天煤礦改河工程進度,力爭盡快實現達產。全力推動西露天煤礦技改項目盡早投入生產運營和古山鎮第一煤礦盡快恢復啟動,有效釋放煤炭產能。(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67.積極爭取符合條件的項目能耗由國家或自治區進行單列,保障重大項目用能需求。(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68.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的所有項目(含批次和單獨選址項目)和納入自治區重大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項目全部保障用地指標。推動增減掛鉤項目實施,確保2023年全市完成增減掛鉤項目建設1941畝。拓展增減掛鉤指標交易路徑,大力推動指標跨省跨盟市交易。推行“區域評估+標準地”模式,確保2023年底前“標準地”在新增工業用地出讓中占比達到30%。(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69.全力推進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大起底,2023年完成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49萬畝、閑置土地0.14萬畝。(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70.探索制定規范的交易規則、制度、協議和用水權價格形成機制,推動用水權交易在市公共資源中心進行交易。(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71.組織開展2022年度碳排放報告核算、核查復查工作。開展電力行業重點控排單位“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72.建立“小升規”企業培育庫,協助企業升規入統,到年底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戶以上。(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73.做好優質中小企業申報認定工作,2023年計劃培育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74.持續推動“助保貸”融資服務,2023年新增“助保金”貸款3億元。(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75.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推動富龍集團實施赤峰市中心城區周邊村莊社區煤改電供暖項目,2023年選取試點村莊社區實施煤改電清潔取暖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周邊現有100萬平方米煤改電供暖改造。(牽頭單位:市國資委)
76.開展新建重點項目前期手續集中攻堅,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指揮部,集中辦理各項前期手續,力爭3月底前市旗兩級手續全部辦結。建立重點項目三級責任體系清單,緊盯項目動態進展,及時解決項目建設堵點難點問題。強化項目跟蹤調度力度,繼續實行全市重點項目旬調度、旬通報制度,全面加快推進全市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77.加強全市高質量發展統計監測,修訂完善《赤峰市高質量發展統計指標監測體系》,并定期開展全市高質量發展統計監測分析。(牽頭單位: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