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為“要塞”“哨所”“軍寨”,蒙古語稱東為左,是契丹耶律皇族的祖源地和肇興地。巴林左旗位于赤峰市東北部,大興安嶺南段山脈東南麓,總面積6471平方公里。轄11個蘇木鄉鎮、2個街道管理辦公室,166個嘎查村、19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7.13萬人,由漢、蒙、回、滿、朝鮮等16個民族構成,蒙古族人口約占總人口1/3,城區人口11萬人,林東城區框架擴大至22.5平方公里。是一個農牧林礦結合的經濟區,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全國產糧大縣、全國文物大旗和全區牧業旗。2024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9.8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38.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2.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8.8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65元。
巴林左旗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巴林左旗位于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東北經濟區交匯處,區位優勢相對明顯。地處赤峰市、錫林郭勒盟、通遼市腹地中心位置,東與阿魯科爾沁旗為鄰,西、南與巴林右旗接壤,北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交界,東西寬52公里,南北長126公里。距呼和浩特市880公里,距離北京市682公里,距離沈陽市550公里,距離赤峰市區270公里,距離中蒙邊境300公里。集通鐵路、高速公路G5511、國道303線橫穿東西,國道305線縱貫南北,境內構建起“四橫三縱二環九出口”的公路網絡,交通四通八達。通用機場即將建設完成,屆時將實現“公鐵空聯運”的立體交通格局。
巴林左旗農牧業獨具特色,產業興旺。巴林左旗是中國笤帚苗之鄉,全旗有233.4萬畝耕地和233.2萬畝天然草牧場,糧食總產量連續四年突破11億斤,牲畜存欄總量保持在200萬頭只以上,構建起笤帚苗、肉牛、肉驢三大主導產業和中藥材、設施農業、鮮食玉米三大特色產業的發展格局,正在打造笤帚苗現代科技示范產業園區、肉驢全產業鏈示范園區、現代中蒙藥材產業科技示范園區、牛產業科技示范園區“四個示范園區”。笤帚苗制品、牛羊肉、毛毛谷等農畜產品暢銷全國,認證“兩品一標”農畜產品62個,其中,“巴林左旗笤帚苗”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健元鹿業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大遼王府獲自治區首批“蒙”字標授權。
巴林左旗自然資源富集,物產豐富。全旗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藏達15種之多,有色金屬礦石儲量4.6億噸,以鉛、鋅、金、銀、銅、鐵、鎢、鉬等為主,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萬億元。其中富河礦區宇邦礦業雙尖子山礦區已探明銀金屬量1.5萬噸,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七的單一銀礦床礦山。有色金屬日采選能力1.3萬噸,年冶煉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全旗非金屬資源主要以石灰石、花崗巖、葉臘石、珍珠巖為主,螢石、沸石、陶土、膨潤土等非金屬也有一定儲量。全旗風光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年平均有效風速時數3000小時以上,風能資源總儲量達175.5萬千瓦;年均日照時數為1750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米5508兆焦耳以上。
巴林左旗文化底蘊深厚,風光壯麗。巴林左旗旅游資源富集,是富河文化、契丹遼文化的發祥地,遼文化資源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優勢。各類文化遺存共計發現818處,包含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享有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區、赤峰市契丹遼文化體驗游王牌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境內有國家A級景區5家(4A級1處、3A級2處、2A級2處),烏蘭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力吉沐淪河國家濕地公園、七鍋山國家地質公園、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4個國字號工程,其中七鍋山冰臼群被譽為“世界奇觀”。2024年接待游客超271萬人次、實現收入3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