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查干哈達蘇木林業資源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挖掘林下經濟潛能,蘇木黨委政府積極引導群眾發展林業經濟,探索更多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徑。7月3日,查干哈達蘇木石房子嘎查率先引種赤松茸菌種,實施試驗田10畝,成為巴林左旗林下種植食用菌的先行村。
查干哈達蘇木石房子嘎查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過去主要依靠種植玉米、雜糧及谷子,產業結構單一。年初,村“兩委”在考察喀喇沁旗林下經濟示范區后,發現當地利用松林資源種植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市場前景好等優勢,收集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資料。
查干哈達蘇木石房子嘎查黨支部書記姬彩霞告訴記者:“我們考察結束后,決定利用10畝林地開展林下赤松茸種植,由嘎查黨總支統一組織實施。同時,為確保林下食用菌種植順利開展,還從喀喇沁旗王爺府鎮于家灣子村邀請了具有豐富種植經驗的村干部和技術員駐村指導,根據氣候特點和林下環境,制定了更加科學的種植方法。”
試驗田選址位于楊樹林間空地,充分利用楊樹冠層,可過濾直射光,避免菌床高溫灼傷,為菌床提供養料,使赤松茸生長環境更加穩定。據了解,試驗田預計投入2000棒菌棒,畝產可達5000斤上下,赤松茸預計50天后開始采收。
開展林下赤松茸種植項目,未來不僅可以盤活村閑置樹林土地,還可以為村民創造“家門口”就業機會。目前,試驗田已吸納20名農牧民參與種植、管理及采摘工作。按規劃,形成規模化種植后村民收入將按日工作量計酬。
從外出考察到試種試驗田,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查干哈達蘇木石房子嘎查林下經濟試驗田的建設,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未來,隨著產業的不斷壯大,這里的“含綠量”必將持續轉化為更多的“含金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